【成果快讯】原载于《科技日报》 机电“中枢神经”保障机场高效运行-凯时尊龙官网

科技要闻

科技要闻

您的位置:凯时尊龙凯时尊龙官网首页  科技要闻

【成果快讯】原载于《科技日报》 机电“中枢神经”保障机场高效运行
发布时间:2024-08-13

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。王佳琦摄


◎本报记者 孙 瑜

  近日,西北地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空中节点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——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竣工。从高空俯瞰,4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犹如黄土高原上的青铜巨鼎,静待乘客从这里踏上空中丝路之旅。

  机电系统如同机场运行的中枢神经。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运用了多项高端机电技术,确保机场高效运行。日前,记者走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,探访这些机电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。

  智能化手段助力复杂管道排布

  跟随技术人员,记者来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楼中部的行李分拣厅。抬头看向天花板,只见大小不一的管道如蜘蛛网般密布,或平行排列、或交叉而过,行李输送带穿越其间,直达地面。

  “行李分拣厅总面积1.4万平方米,配备了甘肃省最大的机场行李系统,行李输送带总长38公里。”中铁建设中川国际机场项目水暖技术主管王剑锋说,“行李系统贯通航站楼上下4层的空间。机电管线需穿插布设在行李输送带上方至少1.2米的高度,与托运行李最近距离只有50厘米。”

  这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。机电管线涉及电气、给排水、消防等10余个系统。管线排布不仅要绕开行李钢制平台,还要整齐美观。“这导致行李系统的机电管道非常复杂。”王剑锋举例说,某处通风管道在123米内翻了32个弯。

  项目团队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解决此类难题。“在施工前期,团队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,以3d模型模拟管线排布,优化综合布局,避免与行李平台及吊架碰撞。”中铁建设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机电总工程师宗东旭说,团队同时最大化利用梁窝等空间保证标高,使用上下或左右翻转的方式安装行李平台和吊梁之间的机电管线。

项目团队还采用全位置管道焊接机器人、智能运维机器人提升管道安装、运维效率。“焊接机器人可辅助完成管线间距微小的管道组装,效率较手工方式提升3倍。运维机器人则能随时检查机房设备运行状态,自动排查问题并反馈。”宗东旭说。

  两大系统保证航站楼适宜温度

  银白色的航站楼大气明亮,顶端玻璃设计为丝带形状,展现出“丝路金河、如意飞天”的意蕴。炎炎夏日,记者行走在航站楼内,不觉闷热,反而十分舒适。

  “航站楼常年保证适宜温度,靠的是冷热源智能群控系统和低温地面辐射系统。”宗东旭介绍,这两大系统不仅使机场冬暖夏凉,还能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,节省能源消耗。

 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昼夜温差大。“冷热源智能群控系统可根据室外温度,实时调控制冷供热设备,使室内温度夏季保持在23至26摄氏度,冬季保持在20至23摄氏度。”宗东旭介绍,该系统可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控启停,运行效率提升30%。

  低温地面辐射系统铺设在地板下,与冷热源智能群控系统相互配合。中铁建设中川国际机场项目机电负责人刘鹏介绍:“低温地面辐射系统通过铺设地板采暖管,夏天输送12至19摄氏度的冷水吸收热量制冷,冬天输送40至60摄氏度的热水散发热量供热。相较于空调系统转换空气源降温的形式,可节省能源消耗近20%,同时制冷过程不会产生通风类噪声。”

  目前,随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竣工,机电系统进入联调联试阶段。“我们将全力配合后续消防验收、供暖调试等工作,推动机场顺利投运,为旅客提供舒适体验!”刘鹏说。


原载于《科技日报》

原文链接:



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 凯时尊龙官网的版权所有
凯时尊龙官网 copyright©2019 news.hfut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地图